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55篇
  免费   2949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医药卫生   6791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865篇
  2021年   1038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1490篇
  2018年   1060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931篇
  2014年   3109篇
  2013年   2250篇
  2012年   2738篇
  2011年   2947篇
  2010年   2861篇
  2009年   2977篇
  2008年   2746篇
  2007年   3178篇
  2006年   3098篇
  2005年   3111篇
  2004年   2902篇
  2003年   2476篇
  2002年   2042篇
  2001年   1975篇
  2000年   2099篇
  1999年   2267篇
  1998年   1990篇
  1997年   1997篇
  1996年   1923篇
  1995年   1600篇
  1994年   1500篇
  1993年   1083篇
  1992年   1014篇
  1991年   922篇
  1990年   862篇
  1989年   701篇
  1988年   368篇
  1987年   327篇
  1986年   272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200篇
  1983年   176篇
  1982年   179篇
  1981年   153篇
  1980年   111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66篇
  1977年   29篇
  1965年   31篇
  1960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选取该项目中17 418名≥35岁的女性, 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病史、是否绝经等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测其血脂指标。分析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总体及各类型的患病率, 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纳入的女性年龄(56.2±13.0)岁,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3.1%(5 765/17 418),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9.7%(1 695/17 418)、11.1%(1 925/17 418)、10.9%(1 889/17 418)及7.3%(1 262/17 418)。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非已婚、汉族、初潮年龄>16岁、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女性, 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无该特征女性(P均<0.05)。绝经女性为10 432人(59.9%...  相似文献   
2.
背景 我国居民精神障碍死亡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较少,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信息化较为完善,能够为深层次分析居民更小分类的疾病特征和死亡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且分析上海市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有助于了解当地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其趋势。 方法 整理2005—2021年浦东新区全人口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当地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并采用Joinpo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1 165例,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0.32%,粗死亡率为4.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10万。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粗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05%,P=0.002),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7.66%,P=0.012);标化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6.79%,P<0.001),2005—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93%,P=0.009);减寿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79%,P<0.001),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6.93%,P=0.011)。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年龄为50.8~105.8岁,死亡年龄分布以≥80岁为主(79.48%),且≥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8%,P=0.027);70~79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为16.57%,其死亡比例(AAPC=-5.13%,P=0.026)、粗死亡率(AAPC=-7.20%,P=0.003)和减寿率(AAPC=-6.89%,P=0.005)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龄(≥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居民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值得当地重点关注,促进高龄女性精神健康有益于提高当地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单一屋尘螨与双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的安全性及可能的全身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方法 观察记录使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和双螨变应原注射液的尘螨过敏患者在AIT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对比两种变应原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 64例单一屋尘螨AIT患者共接受2726次注射,有26例患者共发生96次全身不良反应,Ⅰ级反应占79.17%;儿童(OR=3.927,P=0.011)更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和鼻部症状.50例双螨脱敏治疗患者共接受1534次注射,有8例患者共发生过13次全身不良反应,Ⅲ级反应占46.15%.发生过局部不良反应(OR=4.200,P<0.001)的患者更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两种皮下脱敏方式全身不良反应80%以上都为即时反应,在5-7月、10-11月为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发期.结论 单一屋尘螨注射液AIT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双螨变应原注射液高,但双螨AIT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精灵颗粒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弹性及形态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 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精灵颗粒进行干预, 观察时间为24周,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指标[收缩期起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 PWV-BS)、收缩期末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 PWV-ES)]、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均有降低(P < 0.01), 对照组双侧颈动脉PWV-ES及左侧颈动脉PWV-BS降低(P < 0.05), 试验组右侧颈动脉PWV-ES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TC、TG、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 < 0.01), 试验组T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全血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均降低(P < 0.05), 试验组低切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降低(P < 0.05);对照组IL-6、IL-8水平降低(P < 0.05), 试验组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精灵颗粒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血管弹性功能, TC、TG、LDL-C水平, 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 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等指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产科住院病案DRG分组情况及编码缺陷,提高入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出院的产科住院病案共3430份,病案疾病分类人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病案编码质量监控,对存在缺陷的编码进行修正后重新入组汇总分析。结果产科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错误628份,占病案总数的18.3%,问题集中在软产道裂伤诊断相关操作漏编码,占问题病案94.27%。修正后MDC和DRG组数减少,入MDCO组病例数增加21份,整体覆盖率由原来99.07%上升至99.68%。结论住院病案首页疾病编码缺陷对DRG入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分组结果与实际诊疗行为产生偏差。应提高医生病案首页填写的重视度,加强编码员ICD分类规则的学习,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共同保障DRG入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汪赛兵  周美文  张宜武 《西部医学》2022,34(7):1073-1077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2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其血清CYFRA21-1、HE4水平。肺癌组治疗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分析血清CYFRA21-1、HE4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病理类型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FRA21-1、HE4水平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当血清CYFRA21-1>6.43 μg/mL或HE4水平>73.12 pmol/L时,肺癌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增高;血清CYFRA21-1和HE4联合检测的AUC值以及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可较好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临床应重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HE4水平的监测,为肺癌病情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云  李小红  张燕  肖庆  杨小玲  丁娟  陈国柱  周音频  吴凤 《西部医学》2022,34(11):1673-1678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5月~2019年10月重庆4个研究中心心血管内科射血分数降低的ADHF患者,根据临床处方信息患者被分为S/V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组(ACEI/ARB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血压滴定药物剂量,随访至出院后12个月。主要有效性终点是心源性死亡和心衰(HF)住院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发生率。安全性终点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筛选期共纳入758例,根据入排标准排除127例,631例纳入倾向性评分,最后502例患者纳入数据分析,S/V组和ACEI/ARB组各251例。S/V组和ACEI/ARB组患者主要疗效性终点心血管死亡和HF住院发生率分别为235%和32.3%(HR:0.687; 95% CI:0.493~0.958; P=0.027),其中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4%(HR:0.444; 95% CI: 0.235~0.840; P=0.017),HF再住院发生率分别为18.7%和21.9%(HR:0.845; 95% CI:0.573~1.247; P=0.398);次要疗效终点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8.2%(HR:0.891; 95% CI:0.668~1.191; P=0.4.37),其中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8%和11.6%(HR:0.396; 95% CI:0.214~0.731; P=00005),全因住院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6.7%(HR, 1.168; 95% CI:0.841~1.622; P=0.352)。安全性终点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ACEI/ARB相比,S/V治疗可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ADHF患者1年心源性死亡和心衰住院复合终点,并且其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周景和  徐慧芳  祝飞  贾明  李金晟 《浙江医学》2022,44(13):1356-136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肪干细胞(ADSC)体外增殖,以及添加川芎嗪对小鼠颗粒脂肪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将ADSC分组干预,分为ADSC组、ADSC-透明质酸(HA)组(0.2mlADSC+0.2mlHA)、ADSC-HA+川芎嗪组(0.2mlADSC+0.2mlHA+0.1mg/ml川芎嗪),分别于培养的第1、3、5、7天,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将12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颗粒脂肪-HA+PBS组(200μlPBS+颗粒脂肪+200μlHA)、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200μlPBS+颗粒脂肪+200μlHA+术后川芎嗪注射)、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200μl100mg/L的川芎嗪+颗粒脂肪+200μlHA)、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浸泡组(200μl100mg/L的川芎嗪+颗粒脂肪+200μlHA+术后川芎嗪注射),各3只。使用1ml注射器将各组混合物注射到裸鼠左右背部皮下,每点注射0.4ml。术后川芎嗪注射是在皮下注射颗粒脂肪后,以2mg/d的剂量注射川芎嗪,持续注射7d。术后8周处死裸鼠解剖刮取出移植组织。组织学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裸鼠颗粒脂肪移植组织切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C/EBP-α)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HA残留情况。结果培养第7天时,ADSC-HA+川芎嗪组细胞增殖能力较ADSC组、ADSC-HA组增强(均P<0.05),而ADSC组、ADSC-HA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颗粒脂肪-HA+PBS组相比,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和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裸鼠皮下颗粒脂肪移植物重量较重(均P<0.05)。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浸泡组裸鼠皮下颗粒脂肪移植物重量较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更重(均P<0.05),而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与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与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颗粒脂肪移植组织脂肪细胞数量增多,零散分布,而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浸泡组脂肪细胞明显增多且排列紧密。与颗粒脂肪-HA+PBS组相比,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浸泡组裸鼠颗粒脂肪移植组织PPAR-γ、C/EBP-α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浸泡组高于颗粒脂肪-HA+川芎嗪注射组、颗粒脂肪-HA+川芎嗪浸泡组(均P<0.05)。各组移植组织透射电镜下扫描均未检测到HA残留。结论川芎嗪可促进ADSC体外增殖能力。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促进体内颗粒脂肪移植物的存活和脂肪细胞形成。单纯注射或浸泡川芎嗪两种方式对移植脂肪的生长影响差异不大,同时进行两种方式给药更能促进脂肪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预警。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的住院患者共281例,其中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1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明确诊断糖尿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该模型进行评价,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对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模型的特征选择进行优化。应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lasso回归模型中选取的特征相结合,建立预测模型诺模图(nomogram)。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性、校准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2聚体、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总蛋白、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2聚体、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淋巴细胞数、谷丙转氨酶为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相关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性,C指数为0.928,具有良好的校准性,受试者曲线显示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结合了年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2聚体、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可以方便准确地对糖尿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