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47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鼠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SHPC)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HF)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体质量150~18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只。采用Retrosine(30 mg/kg)腹腔内注射联合2/3肝切除诱导雄性Wistar大鼠SHPC增殖模型,改进Seglen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SHPC,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静电液滴法APA微囊包埋。选择体质量180~220 g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A组(微囊化SHPC腹腔内移植)、B组(空囊对照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备大鼠AHF模型;观察模型一般状况及生存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氨水平,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Retrosine腹腔内注射联合2/3肝切除成功建立SHPC增殖模型,分离获得细胞符合大鼠SHPC;APA微囊呈光滑规则球形,直径为(300±40)μm,强度、韧性良好,囊内细胞形态完整,存活率为(90.0±1.3)%。微囊SHPC移植后,A组较B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19.00 h vs 70.3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A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及血氨水平明显下降,均低于移植前水平,各时间点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显示A组肝细胞损伤较B组明显改善;存活48 h大鼠腹腔内微囊保持完整光滑球形,囊内SHPC形态完整,1周微囊有散在破损皱缩,囊内细胞有增多聚集趋势,细胞存活率85%以上。结论APA微囊化大鼠SHPC腹腔内移植能改善大鼠AHF模型生存时间、生物化学指标(ALT、TBiL等)及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钾素参与浙贝母等植物碳同化代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钾素、浙贝母、碳同化代谢等关键词检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文献,总结光合能力与碳同化代谢对植株钾浓度响应的研究概况。[结果]总共采纳29篇相关文献,发现光合作用是影响植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不同植物碳同化代谢存在差异。缺钾会导致叶面积减少,二氧化碳转化率和气孔导度降低等;施钾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性能等光合能力,增加蔗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含量,同时与之相关的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也会随之变化,如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果糖-1,6-二磷酸酶、淀粉酶,以及蔗糖代谢关键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增加,且随着施钾量的逐渐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施钾后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结论]叶片光合能力的反馈抑制是植物生物量累积降低的主要原因,钾素可通过影响叶片碳同化代谢促进光合效应从而提高浙贝母产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麝香乌龙丸对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麝香乌龙丸;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MIF、ICAM-1、V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治疗后血清 CRP、ESR、RF、TNF-α、IL-1β的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ESR、RF、TNF-α、IL-1β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 MIF、ICAM-1、VCAM-1的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MIF、ICAM-1、VCAM-1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乌龙丸能显著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 MIF、ICAM-1、VCAM-1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并发脑积水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86例a SAH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仅行间断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术后则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并定期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观察其与a SAH并发脑积水的关系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a SAH对照组患者发病7 d、14 d时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观察组(t1=8.225,P=0.000;t2=4.168,P<0.001);a SAH对照组并发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与观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92,P=0.661),而a SAH对照组并发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7.535,P=0.006);所有a SAH并发脑积水患者发病14 d时脑脊液中LPA含量显著高于a SAH未并发脑积水患者(t=4.893,P<0.001);治疗期间两组a SAH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有效防治a SAH并发脑积水的发生,该作用与其降低a SAH后脑脊液中LP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验证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抑酸和手术治疗的应激性溃疡患者。结果保守治疗15例,治愈13例,死亡2例;手术治愈3例。结论心脏手术后应激性溃疡治疗与抑酸药物及手术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经肛门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男43例,女59例。年龄36~81岁(平均59.6岁)。肿瘤距肛缘5~7cm 85例,4 cm 17例,术前评估T1N0M079例,T2N0M023例。采用中间入路用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并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施夹并切断。按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管直肠环达肿瘤远端3~5 cm。会阴部手术距齿状线上2 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吻合。结果本组102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79 min,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行临时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吻合口狭窄2例(1.9%),经扩张后狭窄解除。术后病理为T1~T2N0M049例,T2N1M053例。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级占94.1%,肛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6~84月,平均45个月,局部肿瘤复发4例(3.9%),生存满3年以上67例。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最佳效果,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LSCR1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粘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3株结直肠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染色和免疫印迹法筛选PLSCR1高表达的细胞株.设计三条RNA干扰片段及一条阴性对照片段,稳定转染高表达PLSCR1的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验证干扰结果,筛选出对PLSCR1蛋白抑制率最高的干扰片段,通过MTT方法来评估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细胞粘附实验来评估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变化.结果 免疫细胞染色提示LoVo细胞株高表达PLSCR1,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相一致;转染siRNA-390后,LoVo细胞株PLSCR1的mRNA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制率为88.4%,免疫印迹法检测进一步验证siRNA-390片段抑制PLSCR1蛋白表达最为显著.MTT法、纤连蛋白,粘附和层连蛋白检测显示,siRNA-390干扰下调PLSCR1的表达后,细胞生长变缓,粘附能力下降.结论 干扰PLSCR1能显著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提示PLSCR1可能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一种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心肺信号非接触监测系统的性能。方法: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的心肺监测系统由激励源,前端传感器(激励线圈、检测线圈),前置放大滤波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分析与显示模块等组成。激励源可输出两路频率相同、相位不同的正弦信号,一路作为激励信号,一路作为参考信号。激励信号被送至激励线圈,用以产生激励磁场。检测线圈则能检测到感应磁场的磁感应电压信号,并将其送至前置前置放大滤波模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信号及参考信号被信号采集模块采集,送至信号处理分析与显示模块进行处理与实时显示。最后用小波分析对显示波形进行去噪处理。基于该系统,对6名受试者的心肺活动的进行了监测。结果:该监测系统成功显示了呼吸运动和心跳运动的实时波形。通过数据分析得到6名受试者的人体呼吸频率监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次/分钟,最大相对误差为4.55%;心率监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次/分钟,最大相对误差为3.28%。结论:设计的心肺活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和完成心跳及呼吸活动的非接触监测及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