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辽东湾断陷和下辽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存在差异:①两个地区都发育沙三段主力烃源岩,但下辽河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还发育沙四段主力烃源岩;②辽东湾断陷储集层成因类型较单一,下辽河坳陷多样化;③与下辽河坳陷相比,辽东湾砂体不发育,断层少,输导条件欠佳;④辽东湾已发现的圈闭类型较单一,以构造圈闭为主,单纯的岩性圈闭发现较少,而下辽河坳陷内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⑤辽东湾断陷和下辽河坳陷都具备良好的区域盖层条件和保存条件;⑥辽东湾断陷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东营组,而下辽河坳陷原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⑦辽东湾断陷现今找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主断棱带上,而下辽河坳陷在斜坡带、陡坡带及深陷区均有大型油气田发现,具有“整凹含油”的特点.以上对比分析对于进一步预测辽东湾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