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科学   5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小龙  郑新江 《气象》2006,32(2):19-22
介绍了在2003年6月21日~7月10日淮河暴雨期间卫星定量资料(OLR、AMSU、QUICKSCAT等)在监测暴雨与洪水中的应用情况.并得到了如下结果①雨带位于OLR低值区170~220W·m-2范围内,并随OLR低值区做南北向摆动;②OLR低值区与暴雨期间四支输送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③使用QuickScat资料分析了越赤道气流、季风与水汽输送之间的关系;④使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AMSU资料分析了淮河流域发生的中尺度云团中降水最可能出现的位置.为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度提供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1998年“4.18”强沙尘暴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许东蓓  康凤琴  郑新江 《气象》2002,28(8):9-14
对1998年4月18-19日发生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事实、天气学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然后利用非静力MM5模式对这次沙尘暴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迅速东移,在新疆西部上空形成强锋区,对应的地面冷锋东移至前期增暖显著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形成了本次大风、强沙尘暴天气。用非静力MM5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地面强风系统、高空锋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5.5”沙尘暴天气的云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地区是沙暴多发区。1993年5月发生在甘肃河西地区的强沙暴(黑风暴)天气,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该文利用气象卫星提供的资料,对金昌“5.5”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造成这次沙暴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前的飑线和地面锋面。  相似文献   
4.
黄海海雾的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新江 《气象》1988,14(6):7-9
本文用NOAA-10卫星上,由AVHRR获得的卫星云图,分析黄海海雾特征。用GMS卫星云图分析海雾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郑新江  李献洲 《高原气象》1997,16(3):274-281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汽图象分析中尺度云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新江  李献洲 《气象》1996,22(1):42-45
利用NOAA卫星提供的水汽图(6.7μm),配合GMS云图、多普勒雷达照片,分析了中尺度暴雨云团发生的位置、演变及其结构,最后给出了有关方法的预报框图。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GMS-5水汽图象,对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的汇集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进行:①水汽从高原东南方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进入高原,是主要路径;②从西南方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高原;③从帕米尔及其以北地区漂过塔里木盆地后进入高原;④对流活动可以引起水汽在高原上空积聚.从多时相平均水汽图象上反映出高原上西北干、东南湿的水汽分布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水汽图象所揭示的在高原生成的系统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热红外遥感鄂尔多斯高原隐伏地质构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NOAA-11的热红外通道数据计算面温度场,依据构造层的地热征解释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系覆盖下的隐伏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黑戈壁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1年中国黑戈壁地区1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照多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近52a来日照时数减少的变化并不明显,其趋势变化率为-2.0h/10a,远小于周边地区。四季之中,春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他三季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不同区域,年日照时数变化也不相同。黑戈壁地区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NOAA卫星资料估算陆地沙尘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NOAA卫星可见光通道估算北方干旱陆地上空沙尘含量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在短时间内某一固定区域的地面反射率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利用沙尘暴发生和晴空2个不同时刻卫星测量到的这一像素区的辐射值来消除地面反射率的影响,估算陆地上空沙尘暴的光学厚度。在2002年4月6日左右沙尘暴发生期间,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沙尘光学厚度与载沙量的结果和同步观测的TSP值与地面气象数据在趋势与分布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