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学科分类
自然科学 | 1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舒洋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9-61
目的了解我市某高校和企业不同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现况,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8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360例职业人群的血脂资料,其中男女不同年龄每组各30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建议对血脂进行划分,分析其异常检出率。结果总胆固醇(TC)随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但各年龄组、不同职业人群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以46-55岁人群异常率检出最高,但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异常检出率企业高于高校(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高于女性(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检出率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P〈0.01),高校异常率高于企业(P〈0.01)。结论郴州市部分职业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因此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余传敏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
本文对中老年教师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提示胆固醇均值200.27mg/dl≥250mg/dl,占20.17%,甘油三脂均值为158.18mg/dl≥150mg/dl,占42.33%。各类高脂血症共158人,占44.8%。 相似文献
4.
家兔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灵芝药理研究中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脂肪乳剂对家兔连续灌胃2w,分析比较了灌胃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自B(ApoB)之变化和血浆血栓素(TX2)和前列腺素16─Keto─PGF1α之变化。结果发现:TC、TG、ApoB、TXB2均明显上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Ket-PGF1α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Tc含量较灌胃前增力15.4倍,TG较灌胃前增加3.3涪,完全符合食饮性动物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作者采用上述模型观察了灵芝对其TC、TG、ApoB、TXB2、d-Keto-PGF1α之影响。结果发现:用灵芝制剂对高脂血症家兔行灌胃治疗,TC下降率为3.118%±2.89%,TG下降卒为62.99±12.1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ApoB有一定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竹叶花椒挥发油干预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竹叶花椒挥发油中功能性成分研究及其干预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首先通过GC-MS鉴定竹叶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再借助数据库获取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和高脂血症疾病靶点。又通过Venn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和构建“靶点-通路-活性成分”网络得到竹叶花椒挥发油干预高脂血症的关键靶点。最后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对竹叶花椒挥发油主要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进行半柔性对接验证。结果 在竹叶花椒挥发油中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得到37个干预高脂血症的核心靶点,该核心靶点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脂质的定位调节和对脂多糖的反应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与“靶点-通路-活性成分”网络进一步得到PPARA、RXRA、TNF、NR1H3、PPARG和IL-6等28个关键靶点,也得到金合欢醇、亚油酸和α-石竹烯等7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合能均小于-7.0 kJ/mol。结论 竹叶花椒挥发油中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可能... 相似文献
6.
大豆磷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磷脂的降血脂作用,大鼠在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灌服大豆磷脂0.75g.kg^-1.d^-1-3.00g.kg^-1.d^-1,并于实验前,实验15d和21d时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表明,大鼠在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灌服大豆磷脂3.00g.kg^-1.d^-115d时,血清H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L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21d时,0.75g.kg^-1.d^-1-3.00g.kg^-1.d^-1大豆磷脂均能使血清TC浓度降低(P<0.05),降幅28.8%-49.6%,说明大豆磷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用于合并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过程中对肝脏损害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286例合并单纯性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患者做为研完对象,随机分成他汀类药物治疗组(144例)及对照组(142例),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1、3、6个月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及胆红素等情况来评估肝功能,并于6个月后复查肝脏CT以计算肝/脾CT比值来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144例他汀治疗组患者中出现转氨酶>3倍正常值(ULN)的有1例.继续减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该例罻氨酶则明显下降.转氨酶轻度增高<3倍ULN的有8例.继续相同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肝脏CT示肝/脾CT比值用药6个月后明显增大(P<0.05).142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转氨酶>3倍正常值(ULN)的为0例.转氨酶轻度增高<3倍ULN的为3例,继续观察,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肝脏CT示6个月后肝/脾CT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合并脂肪肝的高脂血症时肝脏影响井不大,是比较安全的,并且,他对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利于肝细胞内脂肪的消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医学把糖尿病归属"消渴"范畴,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痰瘀"等范畴.糖尿病、高血脂症与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五谷杂粮是养生调脾的根本.苦荞、燕麦、玉米、豌豆、绿豆、大豆、花生、枸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糖降血脂作用,制作亦食亦药的烘焙食品,可适合糖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