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学科分类
自然科学 | 5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试带颜色水体如果不消除水体自身的颜色必然会引起误差,传统方法为絮凝和蒸馏法,增加实验上的操作麻烦。本论文用扣除相同取样量相同定容体积而未加试剂测试的吸光度的办法,可以消除水样自身带颜色的影响,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同一水样三个不同取样量结算结果浓度其差异不明显,在无水体颜色影响的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去除氨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省眉山市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进水氨氮平均为45.37mg/L时,平均出水氨氮和去除率分别为10.03mg/L和77.89%,去除效果稳定;水温较高时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效果较好,低温时其对氨氮去...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特征,并分析了底泥理化性质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在前2个小时内完成,2小时以后吸附逐渐达到一个动态平衡;通过试验不同浓度氨氮下景观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量,其最大吸附量在80%左右;氨氮的吸附量与底泥的pH成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纳氏试剂光度法是目前测定水体中氨氮的最好方法,本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纳氏试剂光法测定氨氮的操作过程,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同时对方法中纳氏试剂的配制方法、试剂用水的要求、样品测定静止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水体清淤是短期内快速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之一,清淤后由于底泥扰动大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为探讨清淤+微生物技术组合运用时对水体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共设置了4组试验,进行了连续60 d的水质检测,分析了实验中各含氮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淤后由于底泥扰动在短期内会造成水体中硝氮和亚硝氮浓度上升.投加微生物后30 d内可促进水体硝化作用,水体中TN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清淤和微生物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地降低水体中含氮污染物的浓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富营养化水体清淤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污水进行研究,测定实验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净化水平。结果表明:COD、BOD5、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90%,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处理后出水可用于回收利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制药行业存在能耗大、污染重、资源浪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10年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却占到2%。 相似文献
8.
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农田排水、养殖水中过剩饲料和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等。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或继续转变为硝酸盐。在水中氨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盐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当污染事故发生,应急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决策部门对事件处置措施的制定,如何确保应急仪器能充分发挥快速检测的优势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DR2800水质快速测定仪在氨氮项目上的比对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模拟了氨氮与铁钢熔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铁钢液吸氮的热力学,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铁 液中氧质量分类为0.007 ̄0.020%时,铁钢液吸氮速度的控制履环节是氮在铁钢液相边界层内的传质,铁钢种类及实验温度对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1有很大影响,而氨氮分压对k1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