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9篇 |
免费 | 413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学科分类
自然科学 | 60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267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66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73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沈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4)
目的将热力学数据与动力学知识及结构信息相结合,概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二氧化硅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方法通过阐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热力学数据与其动力学研究结果,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及模型建构。结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主要受浓度、界面性质、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链长、表面电荷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表面活性剂在基质上形成的离散聚集体及形貌会影响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形态,同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6.
合成了Kegs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PW11O7-39(PW1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PW11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4.11×10-1g·m-1·min-1. 相似文献
7.
将杉木粉进行苄基化改性反应,再经高温水蒸汽爆破处理制得多微孔苄基木粉,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杉木粉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多微孔苄基木粉为吸附剂,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体系初始p H值、铜离子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多微孔苄基木粉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高于原木粉、脱脂木粉和苄基木粉;当溶液的p H值为4.0、铜离子浓度为40 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45min,多微孔苄基木粉质量为溶液质量的0.8%时,铜离子的去除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8.
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YXA2,3)作为双功能吸附剂,在纯水和透析液中对一定浓度的肌酐和砷(Ⅲ)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37℃,pH值为7的透析液中,当肌酐浓度为100 m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在8 h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为3.32 mg.g-1;在纯水溶液和透析液中,当砷(Ⅲ)浓度都为2.0μ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均在6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分别为78.3μg.g-1、67.3μg.g-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医院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场所排放的废水和污泥中的微量抗生素处理提供新策略。【方法】通过制备中药渣生物炭(CMRB)及其复合材料(Fe@CMRB)用于去除废水中对乙酰氨基酚(ACE)。重点探究了反应时间、ACE初始浓度、载铁生物炭投加量、pH值等对ACE的吸附影响。【结果】相较于CMRB,Fe@CMRB具有更强的ACE吸附能力;Fe@CMRB吸附ACE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ACE浓度5 mg/L、投加量1 g/L、pH值7~11,其最大吸附率为88.9%。【结结论论】以上结果表明,Fe@CMR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ACE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油气储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储运过程中发生的油气蒸发浪费和系统腐蚀。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油气在储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论述。一、我国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油气储运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是油气的蒸发浪费和回收,其二是系统的腐蚀和防护的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