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合归类了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硅的主要方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和热蒸发法(制纳米晶硅)及电化学腐蚀法(制多孔硅),给出各种方法的典型参数及其对纳米硅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纳米硅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硅的光学性能,如光学能隙Eoptg,光致/电致发光谱峰位波长、半高宽及影响因素等,并对纳米硅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WANG Hong LIU Jinsong WANG Kejia HAN Yanl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18):2178-2182
Random lasers are a new type of lasers, whose feed- back mechanism is formed not by reflective feedback of the mirrors but by multiple scattering in a disordered gain medium.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lthough many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 相似文献
3.
基于溶胶-凝胶工艺的一种功能性杂化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甲氧基硅(TMOS)和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PMDMOS)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TMOS和APMDMOS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得了一种新的功能化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水与前驱体的体积比和TMOS 用量等因素对水解-缩聚反应体系凝胶时间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法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随着TMOS用量、反应温度和前驱体浓度的增大,水解-缩聚体系凝胶时间缩短,可见光透光率降低;随pH值的增大,可见光透光率和体系凝胶时间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4.
聚对二甲苯防潮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测试方法,对聚对二甲苯薄膜的表面形貌、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聚对二甲苯薄膜表面光滑均匀.薄膜主要由含氯取代基的苯环和亚甲基组成,表面有微量的C—O键生成.薄膜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透过率超过80%.聚对二甲苯薄膜包覆的变色硅胶浸入水中的防潮变色时间可达150 d,防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为4 J.cm-2(1 064 nm,1 ns). 相似文献
5.
文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三维网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o(C4H4N2)(VO3)2(Ⅰ)和Ni2(C4H4N2)V4O12(H2O)2(Ⅱ)。分别以n(CoCl2·6H2O)∶n(吡嗪)∶n(NH4VO3)=1∶2∶2和n(NiCl2·6H2O)∶n(吡嗪)∶n(NH4VO3)=1∶2∶2的摩尔比、纯水为溶剂,在140℃下反应3d,分别得到了紫黑色块状晶体Ⅰ和绿色块状晶体Ⅱ。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摩尔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合成这两种化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产物晶体进行了UV-VIS-NIR漫反射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TG)。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这两种晶体的光学能隙分别为2.13eV和2.56eV,都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它们在温度分别低于410℃和210℃时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吴尝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16-18
采用ZnSO4.7H2O和N a2CO3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简便合成了氧化锌纳米晶,X-射线衍射(XRD)图谱证明产物为纤锌矿型晶体结构,粒度在16~25 nm范围之间.紫外吸收光谱(UV)表明产物在波长360 nm处显示很好的激子吸收,与体材料的激子吸收峰(373 nm)相比产生了蓝移,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光致发光光谱(PL)检测结果发现,产物的紫外发光峰位随着粒径的减小向短波方向移动(蓝移),也表现出强烈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7.
8.
王玉艳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10-13
纳米材料研究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固体的特性,如:磁性、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吸附和团聚、表面活性,阐述了纳米半导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掺杂对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在总结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发光效率随掺杂浓度而变化的理论模型,系统地论述了掺杂浓度对器件的电导率及发光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的两步法——先溅射成膜,后退火处理的工艺成功制备了ZnO:Tb复合薄膜,结合XRD、SEM、PL等手段研究了掺杂量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发现掺杂量为4.16%时,ZnO:Tb薄膜表面形成新奇T-A-ZnO结构以及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螺纹状纳米棒;同时出现378 nm和387 nm两个较强的紫外发光峰,以及中心波长位于515 nm的强绿光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