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93篇
自然科学   28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了解决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时易受到云干扰的问题,针对连续水体局部受云层干扰的影像图,采用高精度地形信息与高分一号卫星(GF-1)遥感影像两种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重建水体。分别对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和高精度等高线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对缓冲区多次迭代提取未受云层覆盖的部分水体,通过对两种数据的地理配准、数学统计计算等图像运算确定水体还原水位值,从而还原云层影响下的水面面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云层的影响,7幅受云层干扰影像提取水体还原后的水体面积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与参考值相比,水体面积平均差值为0.0809km2。该方法较准确地还原了云层干扰下的水体面积,可广泛应用于受云层干扰影像的水体提取。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务老年群体的社区医院可达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问卷调研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法,以夜光遥感数据估算包河区老年人口并运用Ga2SFCA计算可达性值,分析社区医院对老年人的可达状况.结果表明:包河区各街道社区医院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可达性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及医疗机构等级相关,老年人口密集会导致可达性降低,医疗机构等级高会提升可达性;增大供需比是提高社区医院可达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文模型模拟预报的多源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中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总结了变分和顺序两类数据同化常用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土壤湿度与径流两个水文变量的数据同化研究为重点,探讨了土壤湿度、径流、降水、蒸散发、积雪等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同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同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数据同化方法、多源数据同化应用方面总结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遥感、地面等多源数据的同化在改进水文模型模拟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将会随着遥感观测技术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水文模型结构的完善以及数据同化方法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将是水文遥感数据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震中位置的详细地理信息,包括震中所在位置、震区行政区划、交通、人口、经济、地形、活动断裂分布、历史地震等。传统方式是以调取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内数据并制作专题地图(二维平面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但其无法描述和表达地面的高程和地物的高度。基于此,应急救援决策人员对震中位置的空间认知受限,影响决策者对实地信息的判断,进而影响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以Sketch Up建模软件制作表达地震应急专题的三维符号入手,结合开源免费软件抓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产出地震应急三维专题图,实现了地震应急专题信息在二维介质上的三维立体展示,从而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者提供更加逼真、更加准确的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思南县境内崩塌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通过对县域崩塌易发性进行预测,可准确获取崩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为国土部门开展崩塌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因此,首先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思南县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再采用频率比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建立崩塌地质灾害与基础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最后,首次提出一种典型的机器学习: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思南县崩塌易发性进行预测并绘图。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思南县的崩塌易发性的准确率(AUC曲线)达到0.945,非常准确地预测出了思南县崩塌地灾的分布规律。且崩塌易发性分布图显示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易发区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比值分别为13.06%、14.08%、25.41%、23.68%和23.77%。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3年和2017年landsat8的2期南昌市影像图,采用监督分类提取地表覆盖物信息,使用动态遥感监测法分析2期影像图4年地表覆盖物信息的变化。使用大气校正法、单窗算法、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发现单窗算法精度较高,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南昌市地表温度的反演。应用地表温度与地表指数(NDVI、MNDWI、NDBI)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指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LST与NDVI呈负相关;NDBBI与LST呈正相关;MNDWI会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大多采用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缺少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研究的现状,采用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波段比值模型、归一化差异叶绿素指数(NDCI)模型和三波段模型定量反演了太湖蓝藻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并采用2018年10月28日、2019年4月6日和2019年6月3日的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对3种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NDCI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小,NDCI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更适合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在太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植被物候作为植被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内部植被通常分布破碎,因此公里级的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实现植被的精细识别与分析,而十米级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时间分辨率方面又难以满足物候分析的要求.为此,该文基于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缓解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进行城市植被物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基于非局部滤波融合方法,生成武汉市空间分辨率30 m、时间分辨率8 d的地表反射率及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序列,进一步采用移动加权谐波分析方法对EVI序列进行重建,并通过动态阈值方法提取2006年~2014年武汉市植被物候信息.实验结果表明:1)武汉市植被由中心向郊区呈现生长期开始时间(SOS)逐渐推迟、结束时间(EOS)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LOS)逐渐延长的空间分布规律,且整体呈现出SOS提前、EOS推迟、LOS延长的时间变化趋势;2)植被物候和平均气温相关性并不显著,但EOS和LOS受气温年平均日较差影响显著,气温年平均日较差每增加1℃,EOS推迟约12 d,LOS延长约16 d,降水主要影响SOS和LOS,平均降水量每升高100 mm,SOS提前约5 d,LOS延长约9 d.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GIS相关技术,以 1980年、2000年、2010年与2015年新疆伊犁盆地Landsat-MSS、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并研究了伊犁盆地近3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草地,变化率为5.072%,共计减少2 801 km2,退化较为严重;其次是耕地,变化率是3.676%,共计增加2 030 km2,增加趋势明显;变化最不明显的是林地,变化率是0.045%。同时研究区内的半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出现了小幅度的降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生态环境存在小幅度恶化现象,值得警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自然条件共同塑造了本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现状,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本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伊犁盆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