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3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聚氯乙烯(PVC)再生颗粒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PVC微粉蜡.在球磨机转速500 r·min-1,球料质量比100︰1,NaCl/PVC质量比4︰1的条件下,所得产品d50小于10μm.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TG)分析技术手段表征所得样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还原法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高能量密度的多碳化学品最近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所有的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ERCO2)催化材料中,Cu基材料因为对中间体CO良好的吸附性能表现出较高的C2产物选择性.为此首先介绍了ERCO2反应机理以及常见的反应器类型;再总结了5种代表性的Cu基催化剂(单金属、氧化物衍生、金属有机框架、合金和非金属修饰)及其在ERCO2选择性合成乙醇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阐述了Cu基高活性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如缺陷工程、形貌控制、晶面工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效应等;最后展望了高效ERCO2催化剂制备乙醇所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飞扬草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 (1)、蒲公英赛酮 (2)、cycloart-23-ene-3β,25-diol (3)、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 (4)、吐叶醇 (5)、黑麦草内酯 (6)、β-谷甾醇 (7)、cucurbic acid (8)、9, 16-二羰基-10, 12, 14-三烯-十八碳酸 (9)、3-烯-十六碳酸 (10)、正二十四碳酸 (11).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9~化合物11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闸控型湖泊水量平衡中湖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贡献及其时间变异性,以长江中游洪湖为例,基于洪湖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分析、水量平衡模型计算,识别并计算了洪湖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和交换量,揭示了洪湖与地下水交互在湖泊水量平衡中的贡献及其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洪湖与地下水具有明显水位差,两者动态变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9,且洪湖区域潜水含水层具有透水性,表明洪湖与地下水之间具备交互条件;(2)2017-2022年年际尺度上,总体表现为洪湖向地下水排泄,多年平均排泄量为6.43×108 m3,占洪湖出湖水量的14.11%;(3)2017-2022年多年平均月尺度上,枯水期(9-次年2月)洪湖向地下水排泄,平均月排泄量为0.8×108 m3,丰水期(4-8月)洪湖与地下水交互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月交互量范围为-1.17~0.88×108 m3。洪湖与已报道的鄱阳湖、洞庭湖等通江湖泊呈现出相反的湖水-地下水交互季节性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于洪湖水位受水利调度影响改变了湖泊-地下水自然交互过程。研究结果为湖泊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补充了新认识,对洪湖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MIL-101(Fe)用作吸附材料,借助XRD、SEM、XPS及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所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溶液浓度以及温度对其吸附草甘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3时,MIL-101(Fe)对草甘膦的吸附效果最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MIL-101(Fe)对草甘膦的吸附速率明显增加,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和Temkin模型。MIL-101(Fe)吸附草甘膦属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MIL-101(Fe)的中心金属Fe与草甘膦中O的配位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盐酸羟胺(HA)加快钴离子的循环,提高其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效果,高效去除和矿化有机污染物.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HA、Co~(2+)、PMS浓度及溶液初始pH值对均相Co~(2+)/PMS体系降解RhB的影响.同时,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探针,测试了不同HA下体系中的Co~(3+)的含量.结果表明:RhB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过程,其降解速率随着Co~(2+)和PMS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在投加2μmol·L~(-1) Co~(2+)和0.4 mmol·L~(-1) PMS下,HA浓度为0.4 mmol·L~(-1)时,20μmol·L~(-1 )RhB可在10 min被完全降解.其一级降解速率常数为0.35 min~(-1),是不加HA时(0.16 min~(-1),Co~(2+)/PMS体系)降解速率常数的2.2倍. HA的加入将TOC去除率由17.8%提高到了38.6%.HA的加入还有效促进了Co~(3+)向Co~(2+)的还原循环,增加了活性Co~(2+)的含量,增强了其活化PMS产生自由基的能力.该HA增强Co~(2+)/PMS体系也可有效降解其它有机染料(如亚甲基蓝、甲基紫、橙黄II).说明盐酸羟胺的加入增强了Co~(2+)催化活化PMS降解有机染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时校正和组合预报方法,提出了3种有效减小预报误差的耦合模型,即先实时校正后组合预报、先组合预报后实时校正以及实时校正组合预报一体化模型,并以牧马河流域为例,开展了例证研究.结果表明:3种耦合方法均能显著地减小预报误差,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其中实时校正组合预报一体化的方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得到含大量表面氧空位的二氧化钛(TiO_2),将其应用于典型空气污染物甲醛的治理.结果表明,在流动体系的测试环境中,甲醛的最大有效去除率可达95.05%,相比于本底样品(72.52%)提高了1.31倍.研究表明,含氧空位的TiO_2不仅可以增强光吸收范围,还可以利用氧空位捕获光生电子,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进而提高光催化活性.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对催化剂降解甲醛的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TiO_2表面的氧空位可以有效地增强甲醛分子的吸附活化,存在的大量离域电子可以注入到甲醛分子中的C=O键并使其活化断裂,从而有效地减少甲醛氧化过程中甲酸的积累,加快甲醛的高效氧化去除.本研究通过分析含氧空位TiO_2对光催化甲醛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为光催化材料表面缺陷设计和光催化治理气相污染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现有整治线宽度计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汉江来水来沙条件和整治河床演变特点,基于河流输沙平衡及能量耗散原理,建立了适应于汉江下游悬移质造床为主河段的整治线宽度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汉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航行条件获得了显著改善.该研究成果为未来航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糖蜜除氯树脂的再生废液脱色,采用40 mg/L硫酸铝和5 mg/L聚丙烯酰胺处理100 m L再生废液10~15 min,在酸化条件下用6 g/L活性炭沉淀吸附4 h,在少量亚铁离子下用1.0 m L双氧水氧化2 h,使用铂钴比色法测量了脱色前和脱色后溶液的色度,比较了各种脱色工艺的脱色率.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吸附剂吸附-物理化学催化氧化脱色的组合工艺脱色率较高,成本低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