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9篇 |
免费 | 2262篇 |
国内免费 | 428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60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3篇 |
2024年 | 195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4):66
本书采撷了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地貌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精品,共29篇。论文大致反映了李先生关于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冰川地貌与沉积相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明、青藏运动、西部开发研究和其他重要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3.
4.
总结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冷热源的定义、表述方式、对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有关高原加热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等,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坐落着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盆地里,海西气象宛如一朵盛开奇葩在戈壁荒漠中尽情展放。海西气象人,这支风雨无阻、严寒无惧的队伍,发扬老一辈“扎根高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柴达木精神,战天斗地、耕云播雨,谱写了新时代壮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7.
9月21日,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2011年工作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青藏专项工作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下一步青藏专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干旱程度及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发现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动力作用和屏障作用是造成柴达木盆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通过WRF中尺度数值模式(V3.9.1版本)对2015年8月26~27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对本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环流场、雷达反射率以及云微物理特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本次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但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各有优势,总体而言,Grell-Devenyi+SUBYLIN和Grell-Freitas+SUBYLIN组合模拟性能最优。本次对流云降水以冰相过程为主,雪粒子贡献最大,暖云粒子对降水的影响并不明显。从云微物理过程的时间演变可看出,性能最好的SUBYLIN方案能合理模拟降水过程中雪粒子与冰晶粒子间的转换过程,雪粒子可在凝结过程中释放潜热促使对流运动发展,也可通过融化过程促进降水发生,对流层高层冰晶粒子凝华产生的潜热释放亦为深对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