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6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下地壳流动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关键科学问题是下地壳的流动方向。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冲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9~14.8 Ma,朱诺斑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5.3~14.9 Ma。含矿埃达克质斑岩的特征如下:Si O2含量67.72%~74.49%,K2O含量2.85%~5.98%,Sr含量93~804μg/g,高Sr/Y(16~139)、(La/Yb)N(21~43)比值,Eu/Eu*值为0.6~0.91。冲江岩体锆石εHf(t)值为1.2~5.1,朱诺岩体锆石εHf(t)值为–6.9~–0.1,他们与徐旺春等报道的镁铁质麻粒岩的锆石Hf值(–2.5~4.8)具有很好的叠合性,暗示镁铁质麻粒岩(印度镁铁质下地壳)可以作为他们的岩浆源区。此外,Sr-Nd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拉萨地块两个端元混合的特征,Pb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喜马拉雅富集陆壳端元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的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包括:拉萨陆壳、印度陆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幔成分),表现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特征,暗示青藏高原南部由南向北的下地壳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冲木达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的成矿演化分析其成矿远景,同时指出冲木达铜矿矿区范围内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并认为冲木达铜矿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可望达到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3.
4.
帮布勒铅锌铜矿床是近年在冈底斯构造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采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帮布勒矿区的冷却和剥露历史,评估矿床保存情况,完善冈底斯构造带西段隆升剥露记录。结果显示,石英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2~32±3 Ma(1σ),记录了矿区在渐新世时的冷却和剥露时间。热演化历史模拟表明,帮布勒矿区存在3期冷却事件:Ⅰ始新世—渐新世晚期(48~24 Ma),冷却速率为4.56~10.64℃/Ma,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地壳增厚有关;Ⅱ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24~14 Ma),冷却速率为0.38~1.9℃/Ma,与印度俯冲板块折返、断离有关;Ⅲ中新世中期至今(14 Ma至今),冷却速率为2.28~9.88℃/Ma,与冈底斯构造带发育的南北向裂谷有关;其中5 Ma时,与冈底斯构造带普遍隆升有关。帮布勒矿区自始新世以来的剥露厚度为1.5~2.5 km,典中组火山岩的覆盖为矿床保存至今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岩浆弧的中东段发育众多铜多金属矿,而在东经88°以西的冈底斯西段,铜矿的成矿潜力、找矿方向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矿床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陆相火山岩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和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藏西北革吉陆相火山岩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圈定短波红外光谱、水系、重砂、土壤地球化学-高精度大功率激电探测-矿物化学异常,经钻探验证,揭露了中新世嘎扎村组蚀变火山碎屑岩中巨厚的(>550m)高级泥化蚀变带,发现了累计厚度137m,平均品位0.46%铜(金银)矿体,实现了冈底斯西段铜矿找矿重大突破。赋矿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矿物组合,成岩成矿年龄为17 Ma左右,是青藏高原找矿新区新发现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深部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大。珠勒—芒拉地区火山岩与冈底斯中—东段中新世岩浆岩具有相对一致的结晶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显示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因此,芒拉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的发现,不仅将冈底斯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而且开辟了陆相火山岩区寻找碰撞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石榴子石原位U-Pb定年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低U矿物同位素定年方法,目前已在矽卡岩矿床中广泛应用.首次报道了西藏唐格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石榴子石LA-ICP-MS U-Pb年龄及微量元素组成,结合矿床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结果,对唐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过程进行了探讨.唐格石榴子石U-Pb年龄为65.5±3.9 Ma,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为68.1±0.9 Ma,限定了其成岩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唐格石榴子石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比值为0.01~12.68,进一步可划分为两期石榴子石(Grt Ⅰ和Grt Ⅱ),Eu异常由不明显(Eu/Eu*为0.87~0.94)向明显Eu正异常(Eu/Eu*为1.49~8.29)再向微弱Eu正异常(Eu/Eu*为0.67~1.83)变化,U平均含量先降低(Grt Ⅰ-1:1.14×10-6,Grt Ⅰ-2:0.65×10-6)后升高(Grt Ⅱ:2.34×10-6)都表明氧逸度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期石榴子石核部(GrtⅠ-1)的Hf、Ta平均含量(8.84×10-6和0.52×10-6)均大于边部(Grt Ⅰ-2:1.60×10-6和0.23×10-6)和第二期石榴子石(Grt Ⅱ:1.47×10-6和0.37×10-6)平均含量,指示成矿过程由封闭状态转为开放、震荡的环境.冈底斯成矿带同碰撞时期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从西向东呈现由老变新的趋势,揭示了其火山活动具有穿时性,反映了印度-亚洲大陆不均匀碰撞的特征.唐格矿床为在南冈底斯带上新发现的同碰撞期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将会为朱诺矿集区及周边乃至整个南冈底斯带找矿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冈底斯东段的鲁朗-色季拉和墨脱-崩崩拉一带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墨脱花岗岩的K—Ar年龄为19-22Ma;鲁朗花岗岩的^40Ar—^39Mr年龄为14-1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花岗岩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同时具有某些埃达克岩的特征,表现为高SiO2(65.60%-76.40%)、Al2O3(12.32%-17.23%)、Sr/Y(2.41-86.46)、(La/Yb)。(6.65-56.14)比值,低Y(4.23×10^-6-39.40×10^-6)等特点。呈典型的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Eu为正到弱负异常。本区中新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陆壳的硅铝质成分和镁铁质成分的重熔,不同于具埃达克岩成分的冈底斯中新世含矿花岗斑岩。以中新世花岗岩侵位为标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的初始伸展可能在22Ma左右,早于冈底斯中段(20Ma左右)。 相似文献
8.
西藏冈底期东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藏冈底斯东段地区1:20万、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对冈底斯东段的矿产资源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地球化学勘查结果,对冈底斯东段的矿产资源评价及基础地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