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54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巴彦浩特盆地广泛发育上石炭统太原组煤系烃源岩.在野外地质勘查、典型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基础上,开展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研究,初步对其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属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气源条件.通过多因素叠加分析的方法,圈定了页岩气成藏有利区3处,分别是北部的查干布拉格有利区、通古勒格淖尔嘎查-伊克尔嘎查苏木有利区和南部的下河沿-营盘水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形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立权  邓晋福 《中国地质》2006,33(5):1038-1043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的堆晶岩为橄榄岩 辉石岩 辉长岩组合,即为PPG型;通过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首次从辉长岩中识别出有玻安岩存在,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从岩类学方面提供依据;玄武岩具洋脊玄武岩特征,但俯冲带组分(Th等)富集;在混杂带内分布有泥盆纪岛弧型中-中酸性火山岩,整合于硅泥质岩之上。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应为SSZ型,既形成于初始俯冲,在俯冲带之上(弧前)形成新的洋壳,并逐渐向岛弧演化。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地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与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相互叠置的重要成矿区带,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本文根据该地区的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矿床(点)分布、矿床类型、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各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提出了以找大矿、富矿和找隐伏矿、半隐伏矿为主的找矿思路,并指出了本区找矿重点和找矿方向,提出了矿产工作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布敦乌拉矿区多为第四系覆盖。在该矿区多金属勘查中,依据土壤地球化学圈定的矿化异常布置激电中梯测量,圈定1处激发极化率异常区,长度约890m,宽度约520m,位于已知断层F 1与推断断层F 2之间。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激电异常进行探测,解释视充电率多峰异常与反演电阻率高低跳跃对应区域为矿致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发现银多金属矿床资源储量523.93万t,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卡拉盖雷铜钴金矿是那拉提构造带内发现的首例以Cu为主,伴生Mo,Co,Au,Pb,Zn的火山岩型热液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层,矿区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绿岩脉.通过火山岩地层和侵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区内大哈拉军山组是一套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的连续亚碱性的火山岩系列,且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矿区钾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钙碱性—碱性系列,基性侵入岩属于弱碱性—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可能属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基性侵入岩与基性火山岩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包括赋存于上部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矿体和赋存于隐伏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的浸染状矿体,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通过采集WZK1钻孔211.2~214m细脉浸染状矿石的辉钼矿纯样,获得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34.1±3.3)Ma,并对比了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131.4±1.6)Ma,两者基本一致,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测定的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能够精确代表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表明在乌兰德勒区域找矿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相关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床矿石中富含多种元素,其中铜、铅、锌、砷、银、钨、钴等元素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类型属于比较难选多金属矿石.采用混合浮选铜铅(-0.076 mm为65%)-依次浮选锌、砷(钴)-再浮选钨-重选(摇床)选钨的选矿工艺流程,对选矿pH值、药剂种类及用量等系列选矿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达到较为理想的选矿效果,为矿山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河套地区盐碱化和砷氟中毒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河套地区总体上为无公害、绿色土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可以为全国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产品;但河套地区也具有比较严重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首先是土壤的盐渍化制约了河套地区农业的发展,其次是全区以砷氟中毒为主的地方病比较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该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包钢尾矿坝作为一个局部性的生态问题,对包头市民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其周围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七一山碱长花岗岩是内蒙古北山地区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本文在前期岩石学及成矿特征研究基础上,首次对其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进行了分析探讨。岩石富硅、富碱,贫Ti、Fe、Mg、Mn等基性组分,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Eu强亏损特征,δEu<0.1,Ba、Sr、P、Ti相对地幔显著亏损,而Rb、Nb+Ta、W、Mo、Li等元素明显富集。两类碱长花岗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28.2±1.1 Ma,相关系数为0.999 9,ISr=0.709 79,说明岩体的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147Sm/144Nd值相对亏损地幔值偏高,而143Nd/144Nd值偏低,Pb同位素以富含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结合岩石学和产出环境研究成果,认为该碱长花岗岩是在燕山晚期,由区域钾长花岗岩浆在壳层挤压-拉伸环境中进一步分异演化形成的,先形成的是碱长花岗斑岩,构成了似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外部相,而似斑状碱长花岗岩是在相对封闭且挥发组分和稀有元素进一步富集、结晶分异较缓慢的过程中形成的,由残余流体产生的自交代作用也相对更发育,导致形成与锂云母化、次生钠长石化和硅化关系更密切的铌-钽、钨、锡、铷等稀有金属矿化。以上认识对在北山地区寻找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金属矿产,特别是铌-钽、钨、锡、铷、钼矿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The Wurinitu molybdenum deposit, located in Honggor, Sonid Left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concealed fine-grained granite impregnated with molybdenite.?The wall rocks are composed of Variscan porphyritic-like biotite granite and the Lower Ordovician Wubin’aobao Formation.?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reveals two stages of zircons,?one were formed at 181.7±7.?4 Ma and?the other at 133.6±3.3 Ma. The latter age is believed to be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while the former may reflect the age of inherited zircons,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of the zirc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The Re-Os model age of molybdenite is 142.2±2.5?Ma, which is older than the diagenetic age of the fine-grained granite.?Therefor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metallogenic age of the Wurinitu molybdenum deposit should be?nearly 133.6±3.3 Ma or slightly later, i.e., Early Cretaceous.?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research,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molybdenum deposits were formed at the late Yanshanian orogenic cycle in the Hingganling-Mongolian orogenic belt, belonging to the relaxation epoch posterior to the compression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ure of the Mongolia-Okhotsk?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