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日照岚山地区,出露有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的I型与A型复合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体,前者特征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而后者则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霓石+亚铁钠闪石+黑云母。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I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成岩年龄为795±32Ma,而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年龄则为772±26Ma,二者均经历了早中生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在220Ma左右遭受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上,I型和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均具有高硅、富铁和贫镁的特征,但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更富碱贫铝,其铝饱和指数仅为0.88~0.94,表现为准铝质,而I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则具有准铝-弱过铝的特点(A/CNK=0.94~1.01)。在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A型片麻状变质花岗岩较I型稀土总量高,且具有高场强元素富集的特征,富Ga,104×Ga/Al值为2.77~3.89。二类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具有不同的Nd同位素组成,εNd (t)值分别为-6.26 ~ -8.00和-3.73 ~ -5.20,指示它们应具不同的岩浆源区,元素结晶分异模拟显示二者岩浆演化的历程也存在差异。岚山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叠加有\"弧\"和\"裂谷\"双重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印记,它们与由地幔柱上隆所引发的主动裂谷背景下岩浆作用产物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别。I型与A型复合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产出指示扬子板块北东缘在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原岩形成时(795~770Ma)应处于弧后伸展引发的被动裂谷环境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7-1999年间8月份台湾海峡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水光学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类型主要分为5种,大部分随深度而递增;光学衰减系数等值线基本与岸线平行,水平梯度自北向南、自近岸向外海递减,近岸等值线密集,而外海稀疏;影响台湾海峡光学衰减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县浮物质(主要含浮游生物)和海流运动。  相似文献   
4.
黑潮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呈现明显的瞬态特征。以往的研究通常将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流态分为几种不同类型。本文基于表层地转流计算得到的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场(FTLE),展示了拉格朗日视角下的吕宋海峡上层水交换特征。从FTLE场提取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s)很好地识别了吕宋海峡附近的典型流态和旋涡活动。此外,这些LCSs还揭示了吕宋海峡周围复杂的输运路径和流体域,这些特征得到了卫星跟踪浮标轨迹的验证,且从流速场中是无法直接识别的。FTLE场显示,吕宋海峡附近表层水体的输运形态主要可分为四类。其中,黑潮直接向北流动的“跨越”形态和顺时针旋转的“流套”形态的发生频次明显高于直接进入南海的黑潮分支“渗入”形态和南海水流出至太平洋的“外流”形态。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处的涡旋脱落事件,突出强调了LCSs在评估涡旋输运方面的重要性。反气旋涡旋的脱落个例表明,这些涡旋主要源自黑潮“流套”,涡旋脱落之前可有效地俘获黑潮水。LCS所指示的输运通道信息有助于预测最终被反气旋涡所挟卷水体在上游的位置。而在气旋涡的形成过程中,LCS的分布特征表明,大部分气旋涡并未与黑潮水的输运路径相连通。因此,气旋涡对从太平洋到南海的上层水交换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太平洋劳盆地东部扩张中(ELSC)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GDGTs)的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检测出类异戊二烯 GDGTs 和支链 GDGTs。其中, 类异戊二烯 GDGTs 占总 GDGTs 的 58.1%—93.4%, 泉古菌醇(crenarchaeol)、GDGTⅠ和 GDGTⅤ为其主要组分,说明古菌对于GDGTs的相对贡献量大, 非嗜热泉古菌是最主要输入源, 受其影响, 热液活动记录难以从类异戊二烯 GDGTs 中识别。与此相比, 支链 GDGTs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1998年夏季温盐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夏季台湾海峡调查所得到的温盐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的温盐场特征。结果表明:(1)海峡西部主要为低温高盐水分布,而在海峡东部则是受高温低盐水控制。(2)海峡西部表层水体的低温高盐特征反映出深层在台湾海峡不同区域沿陆坡爬升的动力特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南海深海平原区的有机质组成特征、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信息, 对南海东北部深水区的ZSQD289沉积柱状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组成及其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的相关分析, 结合孢粉鉴定结果, 重点探讨该沉积区末次冰期以来陆源输入变化、源区的古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因素。结果表明:30ka以来, 南海东北部深海陆坡坡底的沉积有机质以洋/陆混源为特征, 且以海洋自生生产力贡献为主, 其生源贡献存在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特征, 冰期时陆源有机质输入明显高于全新世间冰期; 其陆源有机质应该主要由台湾南部河流输入, 在低海平面时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此, 其过程中可能受到西太平洋底流和黑潮的影响。该沉积源区植被演化经历了C3/C4植物互为消长的变化过程, 但30ka以来主要还是以C3植物占优势, 由此推测末次冰期以来源区(台湾岛南部)不存在明显的干旱化, 冰期虽然温度较低但气候比较湿润。  相似文献   
8.
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空间认知的新工具。虚拟地理环境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离不开人脑的参与。可以说,一个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就是一个认知模型,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专题、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模型。对于虚拟地理环境,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技术,而忽略设计。把一般原理同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既符合一般规则,又具有不同个性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军事指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分析了该群体的特点和地理空间认知过程,提出了面向中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虚拟地理环境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了解全新世的温度变化能为理解目前日益突出的全球变暖、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给出重要的参考。在这项研究中,基于长江下游南漪湖沉积岩芯深度为0~450cm中161个样品的brGDGTs代用指标,对过去12.0ka的大气温度进行重建,以进一步深化对全新世温度变化的理解。发现湖泊周边土壤与湖泊沉积物brGDGTs分子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以brGDGTs-Ⅰ系列为主,占到总比重的80%以上,计算得的MBT'5ME平均值为0.81;湖泊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brGDGTs分子组成更相似,其brGDGT-Ⅰ和brGDGT-Ⅱ分别为43%、48%和62%、35%,对应的MBT'5ME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62,因此认为湖泊沉积物brGDGTs主要为自生来源,进而选用基于MBT'5ME的湖泊温度经验计算式进行古温度的重建。重建的南漪湖年均大气温度自12.0 ka B.P.以来变化范围为13.8~22.4℃,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阶段,早全新世(约12.0~8.2 ka B.P.),温度变化范围为15.1~20.6℃,属低温阶段;②阶段,中全新世(约8.2~6.0 ka B.P.),温度为16.8~20.0℃,为稳定高温阶段;③阶段,中晚全新世(约6.0~3.0 ka B.P.),温度为13.8~19.4℃,快速降温阶段;④阶段,晚全新世(约3.0 ka B.P.以来),温度在17.4~22.4℃,快速升温阶段。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记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长江下游地区在约12.0~8.2 ka B.P.时期温度变化主要受高纬度冰川残留的影响,为低温时期;在约8.2~6.0 ka B.P.时期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到较强的太阳辐射量控制,属稳定高温期,对应全新世大暖期;约6.0 ka B.P.后,温度受到6.0~3.0 ka B.P.中低纬度冷事件以及上升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共同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长江下游地区自12.0 ka B.P.以来温度变化主要受全球温度变化控制,自晚全新世以来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是影响其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CEO任正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司CEO王兴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先后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