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稀土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对澳大利亚170余处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澳大利亚稀土矿床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13个亚类。主要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土矿床、与沉积盆地有关的稀土矿床、与近代河流和滨海砂矿有关的稀土矿床和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并对每个亚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等因素,初步划分出9个主要的稀土矿床矿集区,并从商业价值和资源潜力角度分别对矿集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综合认为H和E区是下一步进行矿业投资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3.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合峪花岗岩基西北部,对其赋矿母岩--花岗斑岩及其围岩--合峪花岗岩基第三单元侵入体进行锆石LA-ICP-MS U-Pb 定年,获得年龄分别为(135.2±2.4)Ma 和(138.2±2.3)Ma,均为早白垩世中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表明鱼池岭钼矿床的形成时代约为135 Ma。鱼池岭含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这二类岩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前者176Hf/177Hf比值变化范围在0.281364~0.282420,εHf(t)=-9.6 ~-46.9,而后者则在0.281774~0.282337 之间分布,εHf(t)=-12.5~-32.8,表明它们在结晶过程中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其成熟度较高的端元很可能是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太华群基底,而成熟度较低的端元则为燕山期上涌并底侵于地壳底部的幔源物质或是之前遭受幔源物质改造的下地壳组分。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在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全面叠置、破坏并改造古特提斯构造体系的背景下形成,强烈的地壳减薄作用诱发了基性玄武质岩浆底侵或内侵,使得该地区具高钼地球化学背景的古老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不同程度混染有少量幔源组分或新生地壳物质。这样一个富钼的岩浆体系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后上升至较浅层次侵位,形成花岗斑岩体。由于围岩为花岗岩,斑岩体的外接触带裂隙较少,因而自身发生不同程度钼矿化,表现出全岩矿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滇中播卡铜矿床是著名\"东川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但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认识存在争议。对矿区典型铜矿发育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人占石铜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10.7‰,指示硫以岩浆(火山喷发)作用为主要来源,并受到沉积作用影响。铅同位素测试结果则表明人占石铜矿、天生塘铜矿、竹箐凹子铜矿和白石岩铜矿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物质。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播卡铜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且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5.
6.
7.
8.
播卡金矿床位于滇中元古代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东川矿集区。重点报道了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钠长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播卡钠长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钠长石、辉石、黑云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富碱、高钠、偏铝质的碱性-过碱性岩石。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Nd及轻稀土元素La、Ce、Sm,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U、Th等。岩石的I_(sr)值、ε_(Nd)(t)值显示,其可能为中元古代晚期会理—东川一带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来源于深部地幔,可能有部分陆壳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10.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