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1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13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66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湘西北地区发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已知地质特征推断反射层位的方法,对两套含烃黑色页岩层的地震地质特征、波组层位识别、波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湘西北地区页岩层地震反射波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龙马溪组存在3~4个强相位,主频集中在30Hz左右;牛蹄塘组存在3个强反射界面,因深度加大,其主频集中在20Hz左右。由于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二组地层间距达2 500~3 000m,因此在湘西北地区将二组地层的反射波视作一个波系,其二维地震剖面存在3个波组4个反射层位或3个波组3个反射层位,三个波组分别为龙马溪组,中寒武底界及牛蹄塘组。另外因龙马溪组砂质泥岩段具有低速、低密度、低电阻率、高放射性等特征,其界面波阻抗差异较大,可作为本区的地震波标志层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2年和历年牧业区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牧草的生育及产量状况对照分析:2002年春季,青海省牧业区气象条件及土壤墒情好于往年,牧草长势普遍较好;夏季前期(6月一7月中旬)降水基本正常、气温偏高、雨热配合较好,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后期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为严重,部分地区出现了轻一中度旱情;秋季(9一11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黄枯期较历年平均日期提前了1—10d;8月下旬,青海省牧业区各地牧草产量稍高于去年及历年平均值,属平偏丰,气候年景较为有利于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5.
利用交流阻抗谱实验技术,在0.5~2.0 GPa、573~873 K和10-1~106 Hz条件下,借助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Solar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测定了石英砂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测定的频率范围,样品的复阻抗的实部、虚部、模和相角对频率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温度升高,电导率增大,lgσT与1/T之间符合Arrhenius线性关系。通过拟合计算,获得了表征样品电学性质的指前因子、活化焓、活化能、活化体积等物性参数。杂质离子导电机制对高温高压下石英砂岩的导电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矿山发生事故导致人员被困井下时,通过地面钻孔进行救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救援车载钻机可适应多种钻进工艺,具有地层适应性广、机动性高、事故处理能力强等优点,是矿山事故救援的理想机型。鉴于国产车载钻机在生命保障孔及大直径救援井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研制了ZMK5550TZJF50/120型车载钻机,开发了适应多种工艺的大能力动力头,采用大通孔主轴、大通径冲管、气举反循环气管安设接口等设计,转速转矩调节范围宽,可满足多种钻进工艺,实测最大转矩51350 N·m,具备施工大直径钻孔和处理事故能力;设计了油缸?钢丝绳伸缩式桅杆给进装置,实现长工作行程14 m,短运输尺寸13.6 m,实测最大起拔力1205 kN,具备孔内事故强力解卡的能力。将动力及电液控制系统集成至动力泵站,为车载钻机、钻杆输送系统、井口平台提供动力源和控制源,分体式布局解决了钻进能力提升与整机质量尺寸间的矛盾,满足道路运输要求,能充分发挥钻机的高机动性。为提高起下钻效率、机械化程度,减少工人数量并降低劳动强度,研制了钻具自动加卸系统,通过HG2-01型换杆装置、液压提引装置、自动拧卸装置协同作业,实现起下钻具效率小于3 min/根。钻机在宁夏梅花井矿完成了直径830 mm、深度624.1 m救援井的施工,平均机械钻速3.1 m/h,透巷井深654.1 m,具备600 m深度的钻孔救援能力,为我国矿山灾害救援提供了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紫泥泉子组紫三段(E1-2Z3)的166件重矿物样品分析,综合古近纪紫泥泉子期的区域构造、气候、沉积物特征等因素,提出古近纪紫三段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为:干燥气候条件下,发育同方向、多河道、间歇性辫状河,水浅、源多、坡缓的古地理环境.多条河流平行发育和迁移,河道垂直岸线伸展、各种沉积相带却平行岸线展布,相带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9.
石山岩体形成的时间约为124Ma,是医巫闾山地区早白垩世NWW向伸展变形的同构造花岗岩体。花岗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埃达克质岩浆的特点,SiO 2、Al2O3及碱性组分含量较高,而Fe2OT3和MgO含量较低,岩浆锆石εHf(t)值=-26.7~-20.3、tDM2=2.0~2.3Ga,表明岩浆来源于华北陆块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对围岩变形组构与岩体中岩浆组构的分析,可将石山岩体的就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岩浆底劈、膨胀作用和围岩伸展滑移的共同影响下,石山岩体最终形成了主体呈近圆形、西部发育两个岩墙的形态。岩浆就位过程与围岩变形组构的相互关系,表明中、浅部地壳的伸展变形可以控制岩浆的就位过程和最终形态,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关系不大,岩石圈减薄及区域伸展应力场是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鲍莉莉;李锦荣;韩兆恩;刘悦;单浩东 《中国沙漠》2024,(5):50-59
梭梭(Holoxylon ammodendron)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对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以乌兰布和沙漠梭梭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的株高(H)、冠幅(C)参数和可见光数据构建的植被指数(VI)以及二者结合的3类特征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对梭梭地上生物量进行估算研究,利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提取的株高(R2=0.85,RMSE=0.32 m)和冠幅(R2=0.80,RMSE=0.73 m)精度较高。(2)多元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梭梭地上生物量拟合效果均较好,R2均大于0.8,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最小(2.86 kg·株-1),可以作为梭梭AGB估算的最优模型。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可以有效地提取梭梭单株参数因子(H、C),并开展荒漠低矮植被地上生物量的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