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5篇
  免费   2420篇
  国内免费   485篇
地球科学   7490篇
  2025年   78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根据四元数与直余弦矩阵的关系可以得到3种转换矩阵。充分分析了这3种转换方案所产生的误差。并在恒定角速率下对3种不同转换矩阵中漂移误差、不对称误差和刻度误差进行评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值计算表明:地震速度模型出现误差,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有不同的影响,且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往往大于时间偏移的误差,影响了深度偏移方法的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偏移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而深度偏移使用的是层速度,因此在速度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层速度的变化远大于均方根速度的变化。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同时说明,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还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当界面二边速度差异比较大时,速度摄动值δ引起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界面二边速度平缓变化的情况。深度成像的误差等于速度摄动值δ和界面二边速度对比度vi+1/vi的乘积。  相似文献   
3.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河南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业发展进行预测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决策提供帮助。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得知影响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民用汽车数量。建立河南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未来5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2004年1~12月EC、T213天气数值产品的温度格点实时分析资料、预报资料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测站观测资料,从160个样本中筛选出相关较好的因子,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模型,以及根据地理环境,天气形势分型造成的温度差值(ΔT)为逐步订正值,建立黔西南州分县温度预报方程。在2005年11月~2006年2月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预报误差小于±3.0℃,平均误差1.3℃。  相似文献   
5.
水库冰气泡含量和密度对探地雷达测厚的影响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库现场试验了RIS K2型探地雷达探测水库冰厚度的能力,试验时所用天线频率为600MHz;同步钻孔测量雷达探测处的冰厚度;以及在一个点上取样测试分析冰晶体、冰内气泡和冰密度。试验时冰面积雪厚度0.03-0.05m,冰层上部有0.24m粒状冰,其下均为柱状冰;冰内气泡含量呈表层高底层低分布;冰密度随气泡含量变化;冰厚度在平面内不均一。通过探测厚度和实测厚度的对比分析以及气泡含量对介电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积雪、粒状冰和柱状冰三层介质模型,获取雷达波在冰内的理论传递时间。结果发现:能够利用等效介电常数或等效传播速度评价雷达波传递时间,结冰期冰层1/3深度处的对应介电常数或传递速度可以作为等效值;另外因冰内大气泡造成的理论传递时间大于雷达探测时间,其差值随理论传递时间或冰厚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月降水量的神经网络混合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金龙  罗莹  王业宏  李永华 《高原气象》2003,22(6):618-623
以均生函数表征预报量自身周期变化,结合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预报因子,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短期气候预报模型。分别以广西桂北、桂中和桂南6月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预报方法比均生函数回归预报模型及高度场、海温场预报因子的回归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物理基础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岛(礁)、滩涂和水下地形DLG数据库是重要的测绘成果,为开展海洋综合调查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然而,现有的三库测绘成果是分阶段采集的,数据精度和数据模型不一致,且存在大量重复采集的情况,最终成果也是分库存储的,这使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更新。为此,本文对多源海洋基础空间要素数据的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矢量数据匹配技术获取对应实体,然后通过本文提出的属性融合技术和基于中误差与对应点的几何信息融合技术对三库DLG数据进行融合,以实现三库数据的属性共享、几何精度的改进和数据冗余的减少。最后,我们还基于.NET和Arc GIS Engine组件开发了海洋基础空间要素数据融合系统,用于浙江省海岛(礁)、滩涂和水下地形基础空间要素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均生函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其残差数据序列对均生函数预报模型进行校正,提出了均生函数残差预报模型。运用两种模型对百色市6、7、8月月降雨量进行了历史样本拟合,并进行独立地样本预报试验。预报结果发现,均生函数残差预报模型对原有模型在预报精度上都有一定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利用MannKendall法和Yamamoto法,可以明确突变开始的时间,指出突变区域,使待报时段与建模资料处在同一气候阶段则预报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量测法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隧道变形监测中三角形量测法原理、计算公式的分析,认为公式中的三角形三边长度并不是收敛计的读数,两者相差一个收敛计本身的附加长度,这是使监测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同时探讨了忽略收敛计附加长度引起的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实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