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道采砂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道砂石是优质的工业材料,但是河道采砂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河道采砂具有的经济重要性和环境危害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其管理。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联邦和州河道采砂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并以密苏里州为例,分析了美国联邦与州之间河道采砂管理的争议、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合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反演算法中用到的0℃层亮带模型以及米散射计算,生成了固态、液态以及混合相态3种降水情况下的散射函数查算表;通过与GPM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查算表的精度,表明散射计算的最大偏差小于0.5 dB。基于该查算表,完成了星载Ku波段雷达到S波段雷达的频率修正。对散射函数的分析表明:Ku波段到S波段的频率修正取决于相态以及谱参数(断裂带的变形行为和断层滑移机制是目前地震研究关注的热点,断裂带岩石特征、内部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是确定断层蠕滑或粘滑行为以及断层滑移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地表出露的断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粒度统计、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薄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岩石特征、结构构造、物性、矿物成分及化学元素分布开展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相关变形行为和滑移机制。分析表明:(1)断裂带核部主要由黑色断层泥、浅黄色及黄色断层角砾岩和灰色碎裂岩、灰色断层角砾岩组成,呈单核对称结构;(2)黑色断层泥厚3~5cm,具有快速滑动结构特征,表现为断层粘滑行为。断层泥可划分出13个滑移带,最窄滑移带厚约40μm,至少代表13期古地震事件;(3)断层泥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其中边部伊蒙混层含量异常高,为最新一次古地震的主滑移带。由于伊利石和伊蒙混层(或蒙脱石)为主要黏土矿物的断层泥渗透率低、孔隙流体压力大,以及发现断层泥楔入脉,表明地震过程中断层滑动存在热增压弱化机制;(4)从断层泥不同滑动带中碎块蚀变程度和矿物分布特征来看,地震主滑动带有向碎裂岩方向迁移的趋势。推测断层在滑动过程中,更趋向于向弱矿物含量高(如伊利石、伊蒙混层)、强矿物含量低(如方解石、高岭石)的围岩一侧迁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兴安岭扎兰屯北部地区早白垩世酸性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动力学背景予以制约。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D14208)加权年龄141±3Ma(早白垩世),玛尼吐组粗面英安岩(D14210)加权年龄135±5Ma(早白垩世)。在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它们均为钙碱性系列,SiO_2分别为76.41%~78.01%和64.71%~65.63%,MgO分别为0.04%~0.22%和1.12%~1.35%,Mg~#值分别为12~42和32~3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重稀土元素,Eu/Eu~*分别介于0.40~0.52和0.82~0.95之间。Rb/Sr比值分别变化于2.42~3.21和0.12~0.15之间,K/Rb比值分别变化于284~290和284~306之间,Nb/Th比值分别变化于2.35~3.82和2.60~3.63之间。结合两个样品ε_(Nd)(t)值分别为1.57~2.22和1.72~2.2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751~804Ma和743~786Ma,认为岩石应来源于地壳。综合东北地区前人的同时代岩浆-构造成果,认为岩石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所引起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GPS/MET水汽反演中T_m模型的本地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南昌和赣州两探空站12年(1999—2010年)每日2次(08时和20时)的探空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江西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江西本地化Tm模型)。基于探空资料计算得到的Tm值,对比分析了江西本地化Tm模型、武汉本地化Tm模型和GAMIT默认Tm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江西本地化Tm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武汉本地化Tm模型相对较差。利用GAMIT软件,分别采用江西本地化Tm模型、武汉本地化Tm模型和GAMIT默认Tm模型,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昌、赣州等地的GPS大气可降水量进行了解算,并与探空计算的大气可降水量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江西本地化Tm模型后解算得到的GPS大气可降水量精度最高,而采用GAMIT默认Tm模型的精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使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FY-2G卫星逐小时总云量产品和江西省26个测站的地面总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两者在江西地区相关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地区卫星总云量和地面观测总云量在数值和演变趋势上一致性较好,两者的总体相关系数超过0.60,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大型水体(鄱阳湖和柘林湖)附近相关系数较低,低于0.45,江西省南部地区相关系数也不高,低于0.50。两者的相关系数在时间上也分布不均,其中14时的相关系数最高。此外,基于FY-2G卫星总云量产品和最小二乘法采用分段建模的方式,构建了江西省地面观测云的回归模型,且模拟的地面总云量在数值和演变趋势上更加接近观测的地面云量。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全球能量/水循环中的重要过程。本文着重分析 FY-3 气象卫星降水探测能力,展望风云卫星后续规划中降水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表明,以 FY-3 降水星为主星,与其他 FY-3 极轨卫星组成的 FY-3 气象卫星降水探测体系,在设计层面上,从载荷类型、数量、通道设置等方面均优于由美国发起并已在轨运行的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计划核心星的设计性能。FY-3 降水星设计装载 Ka / Ku 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卫星轨道设计覆盖南北纬 50°范围内的中低纬地区,对影响我国区域的台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结构具有三维探测能力。FY-3 气象卫星星座的降水探测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