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病因学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SAH最常见的原因,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我科自2003年9月以来,对269例经CT证实的SAH患者进行急性期(7d)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59例,25例获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非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自发性SAH患者首次CTA和DSA均未发现动脉瘤和其他血管病变者,3~4周复查CTA或DSA,结果仍为阴性者诊断为非动脉瘤性SAH。分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N)组和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nPMN)组。结果 51例患者首次CTA和DSA未发现动脉瘤和其他血管病变,其中4例复查CTA或DSA发现动脉瘤,另有6例患者未复查即死亡。诊断为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41例,其中PMN组29例,nPMN组12例。平均随访2.3年,两组均无死亡,全部的PMN病例和83.3%的nPMN病例预后良好。结论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nPMN)临床过程和预后介于动脉瘤性SAH和PMNSAH之间,需要通过重复造影检查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约占SAH的15% (5%~ 28%),通常将其分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SAH)和非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on-perimesencephalic SAH)。如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AH,PNSH)[1]。这类患者症状较轻,首次出血后一年内再出血危险性极低,预后也较好,其中有2%~24%的患者经重复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出血的原因,但绝大多数仍找不到出血的原因[2]。本文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52例PNSH患者并复习文献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DSA显示有动脉瘤46例,血管畸形22例,动脉硬化15例,其他2例。CT诊断动脉瘤所致出血38例,血管畸形19例,动脉硬化12例。结论:CT对SAH定性、定位一定意义,对于急诊病人的治疗、手术引流及血管造影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75%~8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的病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处置困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回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645例,所有患者均首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586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591个,12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47例CTA检查阴性,回顾性分析这  相似文献   

8.
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12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6例、脑叶出血22例、脑室出血15例、基底节区出血7例;DSA异常93例,异常率77%,以动脉瘤最常见(46%),动静脉畸形(AVM)次之(23%),烟雾病较少(6%)及其它异常(3%)。在SAH中动脉瘤占显著优势(64%),而在脑叶及脑室出血中AVM多见(分别为59%、40%)。年龄≥40岁组动脉瘤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2.4倍,相反<40岁组AVM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6.4倍。结论 SAH的病因多为动脉瘤,而脑叶出血或脑室出血以AVM多见。对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是鉴别血管病因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AN)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病历及随访资料.结果 11例全部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颅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8/29),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2/25),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1/10)。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常见,DSA是其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动脉瘤破裂至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以血管内治疗及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