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品行障碍患者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就诊的76例品行障碍者(年龄8~18岁)作为研究组,与不符合品行障碍的健康志愿者76例(对照组)做比较;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F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家庭环境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及控制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教养方式上,研究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父亲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品行障碍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正常者有明显不同,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地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 (中文版 ) ) (FES -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 (中文版 ) (FACESII-CV)对 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研究组 )进行评定 ,并与 110例正常受试者 (对照组 )加以比较。结果 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低组织性以及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 (P <0 0 5或P<0 0 1)。②在教养方式上 ,患者父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 (P <0 0 1) ;而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 (P <0 0 5和P <0 0 1)。③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 ,患者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较对照组为差 (P <0 0 1)。结论 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下属农村某中学初二学生共325人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亲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母亲偏爱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均给予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2月后,再根据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分别为80例与20例,比较2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由同1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评估家庭环境;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结果 2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分数无差异(P0.05)。2组患者父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母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其认知发展有影响,父母应随时调整教育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抑郁症与父母教养方式、忽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到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儿童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评分和儿童被忽视量表(CNS)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儿DSRSC评分与S-EMBU和CN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的DSRSC评分、CNS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评分高于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评分、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的父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DSRSC评分与S-EMBU中情感温暖项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S-EMBU中拒绝、过度保护项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NS评分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抑郁症发生可能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被忽视相关,临床可据此进行干预,以缓解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6.
陶庆兰  刘阳  耿婷 《上海精神医学》2007,19(5):267-269,27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障碍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30名患抑郁障碍的大学生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在生活事件量表总分;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组母亲还表现出较强的过分干涉(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和对生活事件的态度,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增加大学生发生抑郁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症(简称IAD)的高职学生的内部个性特征和外部家庭教养方式等两大类因素对网络成瘾行为的贡献率。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量表(MMPI),共10个临床分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父亲教养方式6个分量表和母亲教养方式5个分量表,构成28个分量表。采用主因素分析法与主分量分析软件来分析青少年的内部个性特征和外部家庭教养方式等两大类因素对网络成瘾行为的贡献率。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对网瘾行为影响的独立贡献率为55.49%,父母教养方式对IAD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来自父亲母亲的过度保护、严厉和拒绝;个性行为特征的独立贡献率为35.03%。个性特征对IAD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精神衰弱、依赖和支配性,并与责任感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IAD学生网瘾成瘾行为的影响显著大于学生本身个性特征的影响。后者可能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次要和配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学龄前3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品行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新入园儿童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Parents,EMBU-P)问卷、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中品行问题因子向主要照护人收集儿童一般情况、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品行问题等资料。共发放10972份问卷,回收9289份有效问卷。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教养方式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结果 349名(3.8%)儿童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临界值。在控制父母年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儿童品行问题与父母拒绝(OR=1.17,P0.01)、控制/过度保护(OR=1.03,P0.01)和情感温暖(OR=0.98,P0.01)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拒绝(OR_父=1.16,P0.01;OR母=1.17,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OR_父=0.96,P0.01)和母亲的控制/过度保护(OR_母=1.04,P0.01)与品行问题存在统计学关联,该关联在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中基本相同。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是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的影响因素,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品行问题时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神经症有一定关系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研究组为本院 1997~ 1999年心理门诊患者共 6 0例 ,符合 CCMD- 2 - R神经症诊断标准 ;年龄 17~ 30岁 ,平均 (2 0 .4± 2 .3)岁。对照组为社区中健康者 6 0例 ,均以精神卫生自评量表排除精神疾患 ,并按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与研究组相匹配。两组童年期均与父母共同生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1 ] ,通过让受试者回忆童年时期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加以评定。统计采用 χ2 检验和 t检验。2 结果两组 EMBU评分比较见表 1。由表 1可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