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居民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在贵州、云南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2县、云南省2县区共抽取96个村小组/居民小组的2400户家庭,每个抽中的调查户采用Kish表法进行调查对象抽样,调查员使用统一问卷调查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4县区居民伤寒、副伤寒知识总知晓率为:贵州开阳县7.87%,贵州平坝县15.04%,云南玉溪市红塔区35.92%,云南澄江县31.09%。云南两县区居民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均高于贵州两县(P〈0.05);4个区县均以“20-29岁”组人群总知晓率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也越低。4区县居民喝生水的比例均较高,对采取何种措施预防伤寒、副伤寒的行为正确率较低。结论4个高发区县的居民普遍缺乏对伤寒、副伤寒疾病及防治知识的了解,在此地区人群中开展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对农民、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关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水平,掌握上海市闵行区现阶段分级诊疗实施现状,为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60名闵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80.1%(849名)的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分级诊疗实施态度、双向转诊态度等不同特征的闵行区社区居民之间,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存在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9.481、107.835、40.583、53.743、21.680、13.542,均P<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非本市户籍(OR=3.098;95%CI, 1.842~5.210)、其他医保类型(OR=1.822;95%CI, 1.154~2.877)、不赞成上海实施分级诊疗(OR=2.416;95%CI, 1.279~4.564)的居民,显著不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而文化程度高(OR=0.581、0.506、0.407;95%CI, 0.237~0.897)、60岁以上(OR=0.422;95%CI,0.209~0.852)的居民,显著更了解分级诊疗(均P<0.05)。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获取分级诊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社区(26.3%)和网络(23.8%)。结论 闵行区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水平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加强全人群分级诊疗制度宣教力度,循序渐进的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黄浦区社区人群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埔区社区人群对脑卒中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索需要干预的人群特点,为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上海市黄埔区社区居民204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人群脑卒中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脑卒中KAP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干预人群知识、信念、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影响脑卒中知识得分的因素是文化程度(P0.01)、年龄(P0.001)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影响态度得分的因素是知识得分、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影响行为得分的因素是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是否患有相关疾病(P0.001)。相关分析提示,知识和行为得分高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1,P0.001)。态度与知识得分、态度与行为得分呈中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均为0.40,P0.001)。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55岁以下、不患有脑卒中相关疾病、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低的人群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脑卒中知识知晓情况对预防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健康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热浪等气候变化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层次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气候变化健康干预工作前后,抽取600余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热浪知识、态度、行为等改变。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后在知识知晓率、态度转变率、行为形成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文化程度、锻炼、干预对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注重自身健康、干预是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健康干预工作可有效提升高居民对于热浪的正确认知、改善其态度和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居民购买保健食品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居民理性消费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武汉市6个区抽取1 530名居民进行保健食品消费现况调查.结果 居民购买保健食品的原因依次为送家庭成员使用(29.5%)、送外人使用(29.3%)和自己服用(28.5%);购买保健食品依据为广告宣传(47.2%)、家人或熟人介绍(38.4%)和产品标签或说明书(37.5%),居民主要关注保健食品的功能(62.0%)、品牌(57.1%)和价格(50.0%);年花费1 000元以上购买保健食品的仅占20.8%.影响保健食品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相信保健品的疗效、购买保健品意愿、对保健食品的认知程度和是否有必要了解保健食品知识.结论 居民购买保健食品行为与收入、年龄、认知及态度关系密切,居民对保健食品的理性消费需要进一步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9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社区居民营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1.89%;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评分的平均分为13.35±3.99,经单因素分析,营养KAP评分在不同年龄间、不同体质指数间、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间及有无疾病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956、2.642、3.374、2.377,均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年龄和体质指数仍有统计学意义,均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233、-0.222,均P0.01),是营养KAP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营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以及体质指数属于超重肥胖的社区居民。应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满足居民获取营养知识的需求,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部分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营养补充剂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偶遇法调查南京市居民509名,对居民关于营养补充剂的KAP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调查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知晓率为60.3%,居民的文化程度愈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大学和大学以上的居民与其他文化程度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5岁组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年龄组的居民高(P〈0.05),且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P〈0.05);88.8%的居民对膳食方面的问题很关注;服用过营养补充剂的居民占63.5%,但定时服用的只占20.6%,随年龄的增长,定时服用营养补充剂的比例在升高,年龄超过45岁与未超过45岁人员定时服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知识普及率不高,态度比较积极,但服用的行为不普遍,也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阂行区社区人群中菌痢、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状况,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内容,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阔行区颛桥镇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居民实施半年的相关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所有干预的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相关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干预后居民相关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正确的行为意向认知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对经常吃熟食、隔夜菜的行为意向仍保持较高比率,分别为41.98%(本地居民)和51.26%(外来人群);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分别为26.72%(本地居民)和42.02%(外来人群). [结论]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真正改变人们行为,实现由知识的获得、态度的转变到行为实践的飞跃,仍需要进行长期广泛而持续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的虫媒防治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抽样调查63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1%的被调查者表示居住地遭受过虫媒侵害,居民虫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仅为44.6%,主要是蚊、蜚蠊的防治知识掌握率较低.影响居民虫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P<0.05),随年龄(OR=2.417)和文化程度(OR=1.764)增加虫媒防治知识的掌握率提高;干部比农民虫媒防治知识掌握率高(OR=2.374).居民对虫媒防治策略认识不清,只有31.5%的居民认为解决城市虫媒侵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展以控制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发现虫媒侵害后仅有5.3%的人愿意请专业的消杀公司处理.获取虫媒防治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37.7%),来自社区的健康教育较少(19.7%).结论 居民的虫媒防治知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居民虫媒传染病知识及虫媒防治培训有待加强,尤其应加强对农民和退休人员、低年龄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4家制造企业职工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需求,为制定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4家大型设备制造企业640名职工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运用矿检验和趋势检验分析健康素养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企业职工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33.1%,各维度具备率相差较大。男性、低文化程度者、低收入者和工人的健康素养较低,其中文化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过去的健康教育(以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和举办讲座为主)对提高总体健康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健康素养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职工健康教育需求形式和内容丰富。[结论]职业人群总体健康素养具备情况较农村居民好,但各维度具备率相差较大,需结合健康教育需求,考虑低文化程度者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和干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兴区农民工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培训、资料发放、播放DVD等活动对大兴区13家企业的1500名农民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职业卫生行为干预,并调查干预前后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状况。结果干预后,农民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定提高,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9.83±2.939提高到10.97±2.7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场培训、资料发放等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职业卫生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8%,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是否做过免费HIV检测等因素对其知晓率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现有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多途径获得,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广播等,但流动人口最希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是电视、免费宣传材料、书籍等;有3.6%的流动人口做过免费HIV检测;仅22.1%的人不歧视HIV/AIDS;有4.7%流动人口有商业性行为,仅18.1%的人能每次坚持用套;有7.3%的流动人口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仅18.1%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有0.5%的男性有同性行为,仅16.7%的人能坚持每次用套。结论昌平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对HIV/AIDS的歧视态度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抽取入选对象2 0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外,还进行包括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和转诊机制等各项干预活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分别在基线调查和干预活动开展12个月后的评估调查时对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及需求情况。结果:评估调查时随访到1 791例(失访率10.49%)。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增加(P<0.000 1),对照组2次调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技术、随访服务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且除宣传教育外,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学历、工作场所、平均月收入、流动方式、户籍地均影响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婚姻状况、性别和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对宣传教育服务也有影响。结论: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宣传教...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农村成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农村地区成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为进一步调整公共卫生政策、合理有效地分配卫生资源、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对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的150名15岁~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监测调查。结果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4.00%、16.00%和49.33%;具备5类问题健康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73.33%、传染病预防36.00%、安全与急救32.00%、基本医疗21.33%、慢性病预防2.37%。结论定期开展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评估干预策略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快速评估社区中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关键知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地区3个社区74名流动人员、27名社区关键知情人和20名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结果外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流动人口的安全套使用率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知晓率都很低。约一半的外来流动人员和社区关键知情人对HIV感染者存在歧视心理,但多数人支持我们在其场所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结论需要在外来流动人口社区中开展更广泛的社区发动和与其场所相适应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同时要加强安全套与VCT服务的推广和开展反歧视的社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肠道、肝炎、手足1:3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为有效提高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闵行区流动人口80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知晓率为63.15%。乙肝知晓率最高,为93.63%,乙脑的易发人群、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67%、51.44%和57.43%;霍乱、甲肝、菌痢、手足口病、疟疾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43.57%、43.32%、41.32%、66.29%和50.31%;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和肝炎包括戊肝的知晓率分别为38.83%和15.98%;调查对象答题得分21~95分,平均(62.05±13.2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在沪居住时间和人均月收入调查对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08%的调查对象对目前居住的环境表示不满意,62.30%认为成人需要接种疫苗;定期接受体检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分别为31.96%和39.45%。结论流动人口对重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乙脑易发人群和肝炎包括丙肝、戊肝知晓率较低;流动人口正确的传染病防治正向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上海市闵行区所有流动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小学生25 602名,65.4%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98.6%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96.0%的学生在过去1周内至少1 d不吃早餐,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交往压力大的学生分别占63.7%和34.7%,课外活动以户外为主的学生占20.0%,同时存在众多的不良卫生习惯。结论流动小学生存在众多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实现流动儿童的健康行为不断改善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医院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在闵行区选择3家人口构成、吸烟率相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3组,以其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无烟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干预组1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行政措施干预方法;干预组2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技能培训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个干预组在吸烟有害因素知晓率、控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吸烟行为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其中干预组l的吸烟率下降了4.2%,干预组2的吸烟率下降了6.0%,对照组的吸烟率上升了7.0%,干预组1和2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对病人进行戒烟指导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仍以简单指导为主。结论在医院中开展控烟干预,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弥补了无烟医院建设在长效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