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噶玛兰族是平埔族的一支,它的研究始于日据时期的台湾平埔族研究。战后,噶玛兰族的研究随着平埔研究有了迅猛的发展。随后,与噶玛兰“复名”运动相呼应,噶玛兰族研究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兴趣。詹素娟、清水纯是目前较系统地研究噶玛兰族的学者,她们对噶玛兰族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全面的勾画。但相对于其他族群,噶玛兰族研究的历史较短,许多问题还有待澄清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独特视角,研究了上古夏族宗祖鲧和禹的关系,认为鲧不但是禹母,而且也很似禹妻,鲧对于禹似母似妻,是上古原始公杜晚期一种独特的史历现象,其形成和禹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存在密切关涉。屈原《天问》“焉有龙虬,负熊以游?”向无确解。本文即从诠解《天问》这个难点入手,解决上古夏族历史这个迷离扑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识别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民族识别产生很早,夏商时期就已有民族区分的观念和称谓,如《竹书纪年》、《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夷”、“西戎”、“蛮”、“狄”的记载。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也有同样的字眼,而且已具有族称的意义。周朝除夏族外,四方还有夷、狄、戎、蛮等民族集团,这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是很多的。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结果列国内乱,诸侯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海上花列传》的成果作了一番详实的搜集和梳理。作者认为《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体呈现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对相关史料进行一些收集和整理,是研究的基础时期。第二时期是开辟研究领地的重要时期,对小说研究有开拓性的发展。第三时期是前一时期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对小说的研究呈"大同小异"的状态。第四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虽有重复性的研究但也提供了一些新视野。这种研究状况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留有未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南宋是杭州相扑民俗的繁盛时期,军中把相扑当作一种军事训练的体育活动;宫廷中举行大型的“内等子”相扑大赛;瓦子里流行着娱乐性很强的相扑表演。相扑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小相扑”、“女相扑”、“擂台相扑”等。南宋“小说”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中杨温与李贵的相扑赛对后来《水浒》中燕青与任原相扑赛的写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的《野草》研究,是发展和创新、“内外兼修”、肯定和否定并存的时期。赵艳如撰写了《野草》研究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张翼人在鲁迅逝世前,写出了部分较有分量的《野草》研究论文。胡风的《〈过客〉小释》是解读《过客》的重要论文。陈紫秋的《谈鲁迅先生的诗》运用比较方式较广泛地涉猎了《野草》的诗篇。李素伯、柯灵等肯定《野草》的价值,而沈从文、王文奇等则完全否定《野草》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较两个属于不同自然与文化生态的族群———临海而居的冲绳八重山区域之竹富岛民 ,以及居住于山区的台湾赛夏族 ,藉由分析其最重要的年中祭仪之过程———前者的种取祭以及后者之矮人祭 ,探讨仪式中展演活动的内涵如何显明这两个群体之内部与对外之异/己关系。  相似文献   

8.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9.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词作的词人都是男性,而词作中的主人公却几乎都是女性,其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从语言形式、文学修辞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六书本义》是一部由我国明代文字学学者赵撝谦所著,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赵撝谦是明代文字学研究的第一人,《六书本义》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六书"学思想。本文把《六书本义》与《说文》作比较研究,综合考察宋元时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对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影响,以期探寻赵撝谦《六书本义》关于文字学研究的规律特点和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